海口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以生态“含绿量”提升发展“含金量”

 发布时间:2024-05-23 15:47:54   来源:海口日报   阅读次数:  作者:李欣

海口日报记者李欣

近日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首次现身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让东寨港鸟类品种记录增加到230种。鸟类记录持续刷新,是东寨港生态不断向好的表现。近年来,海口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,以生态“含绿量”提升发展“含金量”,生态红利不断释放。

生态修复 湿地环境不断优化

北濒琼州海峡,地处海南岛北部,自古以来,海口的发展与湿地、水系密不可分。数据显示,海口湿地总面积29093.09公顷,湿地率高达12.7%。湿地成为海口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。

近年来,海口通过“湿地+”保护修复模式,建成2个国家湿地公园,为城市增添绿意。以“湿地+水体治理”模式建设的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,让原先黑臭的城市水体,变成了鱼翔浅底、绿荫环绕的花园。以“湿地+水利工程+海岸带保护”模式建设的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,如今已成为“海口生物多样性课堂”,是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、摄影爱好者拍摄栖息鸟类的聚集地。

在演丰镇东寨港沿岸,分布着全国树种资源最丰富、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。近年来,海口大力开展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和红树林造林工作,推动包括海洋底栖动物、微生物在内的各种野生动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,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强。

滨海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、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。海口遵循“自然恢复为主、人工修复为辅”的原则,实施蓝色海湾生态整治、西海岸岸线整治与修复工程、湿地修复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、海口湾海域生态修复效果管控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,让海口湾近岸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三年达到100%,滩涂生物多样性丰富。

“绿”成“金” 生态红利不断释放

随着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落实,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。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一个个点“绿”成“金”的案例在海口落地。

在毗邻东寨港的演丰镇瑶城村,万亩红树林生机勃勃,游船在红树林间穿梭,发展生态旅游让当地村民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
在北港岛、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等地,生态赶海、湿地研学成为热门旅游方式。北港村民结合传统的赶海捕捞方式,把传统渔业生产活动与旅游深度融合,开展“生态赶海体验活动”,由村民带领游客体验赶海乐趣。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吸引大量师生进园开展湿地研学。

纵横交错的河流、沼泽、湖泊、水库,让海口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“湿地博物馆”。湿地不仅是海口宝贵的自然财富,也将帮助海口“碳”寻绿色发展之路,让广大市民共享生态红利。

在演丰镇东寨港沿岸,分布着全国树种资源最丰富、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。近年来,海口大力开展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和红树林造林工作,推动包括海洋底栖动物、微生物在内的各种野生动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,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强。

滨海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、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。海口遵循“自然恢复为主、人工修复为辅”的原则,实施蓝色海湾生态整治、西海岸岸线整治与修复工程、湿地修复、海洋生物资源恢复、海口湾海域生态修复效果管控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,让海口湾近岸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三年达到100%,滩涂生物多样性丰富。

“绿”成“金” 生态红利不断释放

随着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落实,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。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一个个点“绿”成“金”的案例在海口落地。

在毗邻东寨港的演丰镇瑶城村,万亩红树林生机勃勃,游船在红树林间穿梭,发展生态旅游让当地村民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
在北港岛、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等地,生态赶海、湿地研学成为热门旅游方式。北港村民结合传统的赶海捕捞方式,把传统渔业生产活动与旅游深度融合,开展“生态赶海体验活动”,由村民带领游客体验赶海乐趣。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吸引大量师生进园开展湿地研学。

纵横交错的河流、沼泽、湖泊、水库,让海口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“湿地博物馆”。湿地不仅是海口宝贵的自然财富,也将帮助海口“碳”寻绿色发展之路,让广大市民共享生态红利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[录入者:李欣]

相关文档

主办: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:秀英区信息中心
政府网站标识码:4601050001
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98-68658244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:0898-12345
琼ICP备19002333号-1 琼公网安备46010502000209号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,进入非政府网站
是否继续?